无端笔

写想写的,不服于世俗

符号

我们很多的情感来自于符号,尽管这样的符号在科学面前不值一提。古时像儒家推崇的礼乐,近代如各种的“精神”,以及国旗国歌国徽——这都与旧日的偶像崇拜无疑。无论你崇拜的是一个神灵,或是一种精神,还是其他的象征物,都和崇拜宗庙里的土偶无异。这都是违背理性和科学的。

从古代开始就有绝灭“符号”的先例。最早的是墨家针对儒家,说儒家的礼乐不仅毫无作用,更是劳民伤财,于是主张废之毁之;然而墨家并不长久。据我听说的,(中国的)佛门弟子本来是极其尊重“佛”的,甚至于对任何佛像都极其尊敬,然而到了后来,却发展出“灭佛”“杀佛”等说法来;然而到现在究竟还是保留下许多的佛像来……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:符号,即使有悖理性,却依然会存在,甚至于不灭。

符号虽然有违“科学”,然而必定是极有意义的。

就拿国旗举例。国旗不过是一块儿布而已,然而染成了红色,加上镰刀锤头的标志,上面绣一颗星星,那么他就象征了前苏联;如果把工农的标记与星星去掉,改成四颗小星环绕一颗大星,那么我们便会不自觉地立正站定,唱起《义勇军进行曲》;如果改成红白斑纹的底子,配上五十颗星星,那么你将听到大洋彼岸的歌声唱响《星条旗永不落》……一块布,一块带有花纹的布,竟然有如此作用,让人或肃然起敬,或豪情勃发,这显然是极其“有违理性”的——然而谁又能否认这伟大的爱国之情呢?

符号能激发人们情感的功用,无可移易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攻占巴士底狱,是法国革命的符号,尽管当时狱中的犯人并无真正的“受压迫者”;辛亥革命时期有的所谓“革命者”把总督府的房瓦挑破,这也是一种符号,虽然他们并非真心拥护革命,然而这样的象征意义使革命的呼声传遍中国;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的符号,毛泽东、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符号……这样的符号,怎能不让志同道合者振臂高呼,令敌人若丧家之犬般夹尾而逃?

当缜密的逻辑,细致的推算不能激发人们的豪情时;当冰冷的数据难以号召人们同心一致时;当危亡的警钟敲响而人民尚不自知时,我们需要一个符号,去鼓舞、去启发、去唤醒迷惘的众生!

评论
热度(8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 无端笔 | Powered by LOFTER